Quantcast
Channel: 淡墨的诗散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0

淡 墨 与 诗 散 文

$
0
0



淡 墨 与 诗 散 文

——《诗散文概说》读后

野夫

青岛采风时,我认识陈朝慧老师,淡墨是他的笔名。身形富态的他,让人觉得既可敬又可爱,古铜色皱褶的脸写满诗意的文字,淡墨这个人他的诗散文一样蛮可爱的。

2015我们在青岛崂山采风时,陈朝慧老师牵着我的手邀我与他一同坐缆车上崂山,也许是陌生的缘故,在缆车上我们几乎没怎么交流,不过在钻觅天洞时,考虑到他年龄的原因,在是否要让他钻觅天的问题上,我与他还是有些争执,但他憨态可掬的样子还是征服了我。要进觅天的时候,他与我争抢着支付在洞里照明使用头顶灯的费用。在觅天里,有一段路是需要趴着前行我很为他担心,但他依然倔强的爬出了觅天洞,让我心生感慨。登崂山峰顶有段狭窄直上的护栏云梯很陡,陈老师用手指指自己的身体,示意让我上去,他就不上去了。但看着他在下边徘徊的情景,我心里有些不忍,在顶峰俯身观察了一下我发现绕巨石缝隙刚好可以直通登峰,最终我还是牵着他的手绕巨石缝隙登上崂山的峰顶。当时,他好兴奋,拿出照相机为我抓拍了好多照片。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华夏散文作家群里与他保持联系,但从没有问及他的职业,20158月他给我寄来了他的《淡墨诗散文选》,我才知道他原是云南师范大学的教授,一生致力于诗散文的研究、创作《淡墨诗散文选》这本书就是他对诗散文文本意识自觉化,题材把握系列化,艺术手法成熟化文体文本实证化的结晶。此时我过头去读他的诗散文《与崂山对坐》,我才领悟出诗散文那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究竟哪里?种语言对心灵的冲击又出哪里?这就是诗散文的灵性所在,魔力所在,我太喜欢诗散文这种文体了他的《淡墨诗散文选》我已看过两遍,但至今还是爱不释手。《淡墨诗散文选》中还收录了他的论文《验证诗散文》,这篇文章从诗散文的源流和发展,诗散文文本的解释以及淡墨诗散文创作验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这让我第一次对诗散文有了清晰地认识,并从思想、创作上开始学习学着《与崂山对坐》我试写过一篇《与峪里湖对视》创作过程其艰辛,总感觉达不到那种理想的境界,这时我才体会到陈老在《淡墨诗散文选·跋》中所说的:《淡墨诗散文选》是我人生中攀越过的一座最高的山,是我人生中一处最美丽的风景,是我人生过程中最苦的苦,最甜的甜。过了这座山恐怕就再也没有那一道弯了。老师用一生做筹码,让寄人篱下的诗散文自成一体,顺应文学创作发展的需要,他经过多少次的脱骨蜕变,把诗散文的文体规范、语言创造和风格追求实现统一诗散文从此进入文学百花园,并得到许多散文家和散文理论家的评论和认可。从这一点讲,我很敬佩、敬仰他。

   最近,陈老师在他的新浪博客上贴出了《诗散文概说》一文,要我看后写点东西,说实话,在文学圈里我加冕一个字,但无论资历和阅历,距作家这一头衔还有诸多不足,所以很难提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对陈老的希望我深感惭愧。不过,就两篇文章而言,《验证诗散文》突出了淡墨老师对诗散文的探索和验证《诗散文概说》,就如淡墨说的,是对诗散文再思考,再认识。淡墨老师结合北师大教授童庆炳先生在《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一书中的阐述,把诗散文文本构成及其基本特征从三个层次来论证:文体的第一层次——体裁的规范;文体的第二层次——语体的创造;文体的第三层次——风格的追求。对诗散文的文体特征做了进一步的规范,让人读后更加了解诗散文散文的不同所在关于诗散文的源头问题,傅德岷先生在《淡墨诗散文选》序中就有说明,淡墨把诗散文的源头再次提出,我想主要是一方面要把沉睡的诗散文从中国文学中唤醒,把诗散文散文、从散文诗中剥离出来,给诗散文正名;另一方面要强调诗性散文的存在和产生要远远比西方的诗散文早。诗散文的源头就在中国;关于诗散文散文诗的区别,淡墨选用了陈剑晖先生学术专著《诗性散文》的观点和傅德岷先生的观点,二位老师的观点基本类同。淡墨老师一直从事诗散文的创作研究,他在实践中对诗散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创作中得到大量印证,可以说游刃有余,我想他对诗散文的定位准确。我觉得诗散文就像北方的黄土地一样厚重,就像信天游一样热情奔放,一样豪放自由。但诗散文不管你怎么写这种文体都离不开一个,都离不开诗意

当今,我们走在文艺复兴的路上,阅读者对作品审美内涵的追求,以及作家对创作方式、技巧的多元化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诗散文是顺应这个时代的审美要求,而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接受,诗散文的花季就这样在春天蔓延绽放了。

2017、8、20完稿于逸士斋

【作者简介】:张志强,笔名野夫,男,1967年7月生,山西大宁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西作协会员,临汾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亲情树》、报告文学《昕水谣》。作品《秋雨之夜》获93年二届路遥青年文学纪念奖,小说《老赵》获全国短篇小说“文华杯”三等奖,《观花蕾启示》获首届“渤海杯”散文作品二等奖,散文《驮铃声声响》被收录中国文联出版的《当代文学作品精选》。



淡墨(右)与野夫在青岛



淡墨在崂山上



野夫在崂山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