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诗散文,因为过去从来没有人认真的触碰过,所以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至今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文体。
至于诗散文的理论呢,那更是还处于草创时期,如果我们现在能够提出一些诗散文的初步设想,那也往往是前人没有说过的,那就是新。但事物都有它正反两个面,新事物当然好;但这种刚刚诞生的东西他肯定是不成熟的,还会有差错、有缺陷。就像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鸟,羽翼未丰,需要完善,需要补充,需要继续生长。那么,我的这些对诗散文理论的初步构想就姑且为大家的批评提供一个靶子吧,只要是建设性的有破有立的批评,我想我这一点点理论即使被彻底推翻了,诗散文新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了,那么我也是值得的。或者,我用这些诗散文的理论为大家研究这种文体提供一个由头,一个基础,让大家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开去,去发展它、开拓它,完善它,我们一起来建构诗散文的理论体系,那么这也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呀!为此,我特别希望专家学者、博友文友能够对这些初步的想法给予直言不讳的批评和指正。我诚恳的期盼这收到大家对这些问题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淡墨2014年10月22日
诗散文的几个基本问题
淡 墨
一,什么是诗散文
所谓“诗散文”,它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散文”和“散文诗”既有的艺术形的一种不满足,为此而在其艺术疆域里所作的扩充和延展,在艺术形式上的一种突破。它是“诗”和“散文”嫁接出来的一个新的文学品种。“诗散文”是“诗”和“散文”各自的张力最终邂遘的结果,是“散文”创作过程及其发生发展的一种必然。“诗散文”既要有“散文”那种散体而又形式自由的特征,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诗意的内核,它是生活发酵醇化后而萃取的思想情感的精华,有诗意的果汁,是精神的雕塑。“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的罗列和浅层次的简单记写。“诗散文”,说白了就是孕含着诗意的“散文”。世界上美的东西都是有灵魂的,“诗散文”的灵魂就是诗意。“散文”中孕含诗意十分重要,“散文”孕含诗意诞生了一个新的文体。诗意是优秀的艺术品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现象,是负载着生命情感的词语放射出来的神性光芒。诗意不是艺术形式本身,它是艺术形式所孕涵的一种审美魅力。它是神与物交媾后的精神产儿。它是内宇宙和外宇宙的和谐后的一种分泌物。“诗散文”的诗意,阳光一样沐浴着我们的灵魂。文学作品诗意的层次,我始终都认为是艺术审美的最高层次。从“散文”到“诗散文”,那是一种文体的生长和提升。“诗散文”就其艺术信息的密集而言,它肯定是要大大的超过“散文”的。文学作品中的诗意,犹如女人的美丽,它与生命的涵养和内在的气质融合后而呈现出来的美感,那是会招人喜欢的。诗意是诗散文的的审美聚焦点。
二,诗散文的文体构成及其基本特征
北师大教授童庆炳先生在《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07-01)一书中,把文体概念的涵义归纳为三个层次:文体的第一层次——体裁的规范;文体的第二层次——语体的创造;文体的第三层次——风格的追求。没有体裁规范,没有诗散文自己的语体创造,那么诗散文的成熟就十分遥远了。语体受体裁的规范,而风格则是体裁规范和语体创造的最终结果。
(一),诗散文的体裁规范:“诗散文”就是在散文的形式和特质上融入了诗的元素后,那种包孕着诗意的散文。“诗散文”既要有散文那种散体而又形式自由的散文特征;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诗意的内核。它是生活发酵醇化后而萃取的思想情感的精华,有诗意的果汁,是精神的雕塑。“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简单的罗列和浅层次的记写,它必须把生活以诗意的精神形式呈现给读者。它长于写意,不仅要强调生活事件的真,而且它还要强调内心生活的真,追求一种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和谐。诗散文是散文和散文诗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诗”和“散文”是“散文诗”和“诗散文”的两个极,“散文诗”向“诗”靠近,“诗散文”向“散文”靠近(诗←散文诗·诗散文→散文)。”“诗散文”,它无论是从总体构思上来看,还是从章节韵律上来看,它都具有诗的韵味和特质,即便在字里行间、乃至每一个方块汉字的安置都应该考虑作品整体诗意的构成。用波德莱尔的话来说,诗散文便是“一种更抽象的现世生活”、更适合于表达“心灵的抒情的冲动,幻想的波动和意识的跳跃”(注)的散文了。(陈朝慧:《论什么是诗散文》,2007年6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简而言之,“诗散文”的体裁是“散体”的散文形式,“诗意”的审美内核,这两者是构成“诗散文”体裁规范的两大基本要素。
(二),诗散文的语体创造:“诗散文”需要意象性的语言,这种语言跳跃、断裂、意象转换、情感链接、富有弹性和张力。“诗散文”在叙事的成分上是可以有所或缺的,它不像“散文”那样对叙事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要素”的要求那么严格,允许时空穿越,它更重视作品诗意的氛围和意境。“散文”常常强调事件和生活材料本身,而“诗散文”却要求以事件和生活材料为基础,但它又不拘泥于事件和生活材料本身,它要从事件和材料中生发出诗意和意境来,“诗散文”是精神的雕塑。“诗散文”因为它要注意诗意的营造,要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再创作的审美空间,所以“诗散文”要空灵。“散文”是:生活是什么就直接说什么(直白),“诗散文”却需要隐喻和暗示。作品的语感十分重要,语感常常显露文体之间的差异。“散文”就是说话,“散文”的语感需要直白式的质朴。“诗散文”则需要口语的陌生化,因此“诗散文”的语感却需要蕴藉式的、含蓄的情素。“诗散文”的词语对物性的书写既在语言之内,又在语言之外。“散文”既然是说话,“散文”的叙事形式就会追求事物固有形态的单一,要尽量保持生活材料的本真,要纯朴和透明。而“诗散文” 表达的艺术因子则可以是复合的、多元的,他可以借诗歌(诗意)、小说(虚拟和叙事)、电影(蒙太奇)、音乐(旋律)的艺术方式来营造诗意,从而让“诗散文”的审美空间更加深厚、更加多元。诗散文常常需要将具象、意象、想象之象融为一炉去营造诗境,反对繁缛,崇尚简洁。
(三),诗散文的风格追求:诗散文的行文有如行云流水,飘洒自如,言随意生,文偕情止,没有外力的牵引,没有固有形制的禁锢,如影随形,是创作主体生命情感自然而然的流动;诗散文词章婉约绚丽,清新典雅,空灵而富于张力;诗散文内容既庄岂雅,含蓄蕴藉,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诗散文文体它的自身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要求散体、自由和随意,那就需要情感无拘无束、无疆无疆域的散漫和驰骋;而另一方面,它又必须凝铸诗意的内核,这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要求艺术信息的密集和精神旨趣的聚焦,要在有限的形式中压缩雷霆万钧。既舒展又约束、既自由散漫而又要求审美内涵的高度集中,这就是诗散文。不同艺术个性的作家创造着、丰富着诗散文的风格。
三,诗散文和散文诗的区别
诗散文和散文诗这两种之间是有区别的。但是诗散文这个慨念要被广大的读者网友承认,最大的难点和疑点是诗散文与散文诗的区别问题。现在不少读者,甚至于包括一些文化层次比较高的文化人,他们都认为诗散文就是散文诗,诗散文和散文诗不应该分家。我以为诗散文和散文诗是有区别的,诗散文是原本就存在着的,它是一种独立自在的文体。
为了说明诗散文和散文诗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下面我们选择了淡墨先生、傅徳岷先生、陈剑晖先生、台湾著名的现代诗人洛夫先生、楚天之云先生等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淡墨的观点:“诗散文”和“散文诗”在文学家族中是最具亲缘关系的姊妹艺术,但“诗散文”不是“散文诗”。“散文诗”短小精悍,诗意隽永。它需要诗人像天空中那突然一亮的闪电一样去抓住生活中那一瞬间动人心魄的美。“散文诗”特别需要浓缩,特别需要顿悟,好的散文诗我们是可以触摸到诗人的灵感的光芒的。“散文诗”在信息(艺术信息和生活信息)容量上是无法和“诗散文”相比的。在信息容量上,“诗散文”比“散文诗”的信息容量更大。如果说“散文诗”是一只玲珑剔透的夜光杯的话,那么“诗散文”就是一个储满芬芳的酒瓮了。散文诗“它要求在一二百字的散文中,反映表现诗的意境,诗的情趣,诗的和谐,诗的美等等。”(柯蓝:《果园集.散文诗杂感》)郭沫若先生也说:“散文诗这种新形式总以玲珑、清新、简洁为原则。当尽力使用暗示以节省语言。”“散文诗”在其初始,是指有别于格律诗的新诗。“散文诗”一般不宜超过五六百字,而“诗散文”则可以长达千言、数千言、乃至万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散文”是“散文诗”的生长和延伸,是由蛹而蝶化的嬗变,是生命体同源而不同质的两个生命周期、两个生命个体。“散文诗”主要长于写景抒情;而“诗散文”则可叙事也可抒情甚至于可以议论。在题材的表达功能上,“散文诗”因其简约所以包容性差,而“诗散文”所能表达的题材:山川人物、历史文化、社会人生、生命情感……无所不包,这种长处和特点都是“散文诗”无法和“诗散文”相比拟的。这一点已经在我的“诗散文”创作中得到了印证。“散文诗”在艺术上要求简约、要精炼;而“诗散文”则更开放、更随意、更自由、更包容。假如说“散文诗”是音乐中的一支小调的话,那么“诗散文”就可以做成大型的交响了。 “诗散文”与“散文诗”当然不只是一个形制大小的问题。譬如金桔和碰柑,它们之间已经不是一个形制大小的问题了,虽然物种之间有着某种本质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已经产生物种的变异。又譬如香菇和口蘑,虽同是菌类,但二者又怎么能是一回事呢!对此,有朋友还联想到中国古典文学中“诗”和“词”的分家。
“诗”和“散文”是“散文诗”和“诗散文”的两个极。“散文诗”向“诗”靠近;“诗散文”向“散文”靠近(诗←散文诗·诗散文→散文)。距离产生差异,差异产生新(品种)文体。“散文诗”的中心词是“诗”,“诗散文”的中心词是“散文”, 中心词是一种指向,它强调二者之间质的区别。“散文诗”是“诗”,但它不是“散文”,也不是“诗散文”。在文学大家族中,我以为“诗散文”是具有诗、散文、散文诗的DNA的。但“诗散文”并不就是“诗”,并不就是“散文”,并不就是“散文诗”,它是“诗散文”。马旷源先生说得好:“诗散文,比诗的容量大,又比散文的意境深远”。 傅德岷先生说:“诗散文” 是“诗”与“散文”嫁接而结出的晶亮的果子。它具有耐人咀嚼的诗的果汁,又有烂漫夺目的绚丽色彩。精炼美、含蓄美、飘逸美,应该是它独具的特质。(见《验证诗散文》载:《淡墨诗散文选》内蒙古出版集团2013年7月)
(二),傅徳岷先生的观点:“诗的散文”长期被人们称为“散文诗”。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虽然,二者都需要有“诗核”,但“散文诗”的中心词是“诗”,一般要求有韵律,语言更精练,形式更短小,主观抒情性更强。而“诗的散文”的中心词是“散文”,它不需求押韵,比之于“散文诗”,篇幅更长,其内容可描述更为繁杂的事物和心理,更富有散文的基因。所以,韩国学者车镇宪教授在其《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产生发展及其对小说文体的影响》一书中引《The Longman Dictionary of Poetic》第236页关于“Poetic Prose”(诗的散文)的解释:“它属于散文,是一种‘高度浓缩的、精密的散文,它利用修辞与诗的效果和美学的要素(声、谐和、想象等)。”可见,“诗的散文”的审美品格并不低于“散文诗”,因而硬要把带诗意的非韵的“诗的散文”说成“散文诗”,是大可不必的。(见《淡墨诗散文选·序》内蒙古出版集团2013年7月)
(三),陈剑晖先生的观点:陈剑晖教授在他的学术专著《诗性散文》一书中在讲到诗散文和散文诗的区别时他是这样说的:散文诗一般说来篇幅较短小逼仄,而诗性散文的篇幅却可长可短,题材也更加自由和阔大。最后,还须提及的散文诗的句式一般都比较整齐划一,有的散文诗还讲究押韵,而诗性散文却摆脱了一切形式的羁绊,是一种真正从容自由,无所约束的文体。总而言之散文诗与诗性散文的区别,是诗与文的区别,形式的自由与非自由的区别。诗性散文不是“散文的诗”,而是“诗的散文”。(见陈剑晖《诗性散文》广州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四),台湾著名的现代诗人洛夫的观点:2012年2月台湾最著名的现代诗人洛夫在《泛论叶维廉的诗散文》(《华文文学》2012年02期)一文中说:“诗的散文,其语言特征在于以意象代替叙述,除了在整个结构上仍是知性的,仍遵循逻辑的句法形成一种架构外,往往还大量运用暗喻和象征的技巧。然而,当我们读叶维廉的散文时却很难以这两种风格或语言来界定他的文体,因为他在散文中分别运用了这两种不同的语言。换言之,他散文的特性是文中有诗、诗中有文。在精神上,二者合一;在语言上,其功能又各自不同。这种情况犹如中国国画中的题诗,就艺术的整体性而言,诗与画融为一体,但如果把题诗拿掉,仍不失为一幅完整的画,这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一项神奇的特性”。
(五),楚天之云先生的观点:楚天之云先生在他的诗散文作品集《楚天云诗散文·梦回桃源》的《后记》中,他是这样说诗散文与散文诗的区别的:“若说散文诗是青春阳光的少女,那么诗散文就是丰腴气质的少妇;若说散文诗是青春朝气的少男,那么诗散文就是渐入佳境的汉子;若说散文诗是桃花,那么诗散文就是兰草;若说散文诗是朦胧的月亮,那么诗散文就是黄昏的夕阳……也就是说散文诗轻而空灵,唯美向上;诗散文重而实在,朴素向下。”(见《楚天云诗散文梦回桃源·后记》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1月)【楚天之云先生也主张诗散文与散文诗有区别,虽然他的比喻稍微浅俗了一点,但他已经从他自己的诗散文创作实践中深切的体会到诗散文和散文诗是有区别的。】
四,诗散文的自立是中国文学创作的必然
把诗散文从散文和散文诗中分离出来是时代进步,是文学创作不断发展的新趋势;是文学创作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先生说:“从创作形式上看,中国文学朝着更加多元和类型化发展。这种多元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分工更细,文学作品的类型化越来越突出”(见《文学界》2014年第2期)。我觉得彭学明先生的这个判断是符合中国文学发展的现状极其发展规律的。
我们还没有明确的诗散文的文体意识以前,应该说诗散文这种文体就像黄金存在于铜矿中一样,在事实上它是与散文和散文诗共存着的一种“共生矿”了。要把黄金从铜中分离出来,那是科学进步的标志,那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进步。诗散文从散文、散文诗中分离出来,与此同理。
文学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古代散文最早是只有“文”、“笔”、“古文”之分的大散文慨念。那时的散文是指相对于韵文和骈文的一种称谓。真正的“散文”这个慨念是第宋朝才出现的。可当代散文就像一株枝叶繁茂的植物一样分蘖出来了许多新品种,比如文化散文、美文、抒情散文,新散文、当然诗散文也就应运而生了。我们将诗散文从散文和散文诗中剥离出来,这种文体的分离和不断细化,是时代发展的标志,是人们对诗散文这种文体的认识不断提升的结果。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大散文、泛文化的时代,思想解放,精神自由,是一个极具包容的时代,不仅是诗散文,诸如文化散文、抒情散文、美文、词牌散文诗、随行文体、新散文……等等,等等,都在不断的试验着,而且均被社会承认。因此,诗散文独家独院,自立门户的时候已经到了(这种自立,我想也不至于会遭遇什么指摘吧)。那种诗散文和散文诗不能分开的观点当肯定是不符合文学发展规律的了。其实呢,诗散文本身就是一个本来就存在着的自立自足的文体,我们是为诗散文正名的问题。
再者,诗散文和散文和散文诗分开也是诗散文作品的发表和使用的一个迫切问题。因为诗散文和散文、散文诗在文体上存在着区别,因此在作品的使用上是明显的存在着差别的。比如你把一篇三五千字、上万字的诗散文投稿一个散文诗的刊物,那是不会得到发表的。如果散文诗评奖,散文诗出版合集,你要是把那么一篇三五千字、上万字的诗散文拿去参评,那也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诗散文在发表使用上,与散文也有同样的尴尬。如果不把诗散文和散文诗区别开来,诗散文的使用和发表在事实上是存在着许多障碍、困难和尴尬的。
新世纪以来,人们的审美追求,作家的创作方式创作技巧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作品丰厚的审美内涵,越来越注重作品艺术结构的多元化,而诗散文的文体特征恰恰符合这种审美要求。因此,从散文的创作的现状来看,其实散文创作早已经有向诗散文靠近,向诗散文偏离了的倾向了。只要我们稍微留心现在刊物上的散文,如今都是十分注重文采、十分注重精神旨趣的散文,也就是说相当多的作品都是诗散文了。现在发表诗散文的报刊一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说,诗散文越来越普及,越来越被作家和广大读者接受;而且我们发现从大家在事实喜欢这种文体、相当多的人在写这种文体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了。只要我们认真品读当今中国文坛上的散文,你是不难发现这种状况的。
看中国时下的诗散文,真有那么一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的大好春光景象了。让我们为诗散文蒸蒸日上的新趋势欢呼、鼓掌吧!
(注):沙尔·波德莱尔著 亚丁译《巴黎的忧郁》(漓江出版社1982年8月)
2014年8月30日于昆明地台寺
附:诗散文和散文诗作品的比较
诗散文和散文诗的区别,如果只从理论上来讲,很难给读者一个直观的感觉,只有将诗散文作品和散文诗作品互相参照阅读,才能更加的感觉得到两者之间的区别。为此,我特地选了两篇作品在这里,供大家阅读、品评诗散文和散文诗之间的区别时参考。
下面是淡墨的两篇作品,一篇是诗散文《戈壁的月光》;一篇是散文诗《鹰》,把这两篇作品放在一起,请各位初学诗散文的文友、博友将这两篇作品互相对照,仔细阅读、认真比较,我想你是不难从具体的作品比较中,发现诗散文和散文诗这两种文体之间显而易见的区别的。
戈壁的月光(诗散文)
2005年9月初,我和几个朋友在戈壁滩上有过一次短暂的旅行。当我们一头扎进戈壁的怀抱,当我们突然看见那些寸草不生的石化荒漠,我们的心,陡然凉了。
戈壁,就是那么一块死不掉,但又活不过来的地方。在荒草杂陈的岁月中熬尽了心血,一个汉子就这样累到了,如今已是一面无法擂响的战鼓。生命的散板低调得很,不侍宠而骄,不大红大紫。但秉直的心性坦诚而直白,这里的死亡从来不设埋伏,敞开的胸怀就是那无边无际的瀚海,一次次的向生命出示黄牌!成天昏昏噩噩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困顿和潦倒,总是慵倦得很,邋遢得很。那一动也不动的,是一滩总也睡不醒的石头;梦魇一样来来去去的,那是无论如何也睡不着的风。
慵倦得很,慵倦得不想再站起来。
阳痿的雄性,无可奈何的愤愤不平。
戈壁,少沙,多碎石,可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恶性战争?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头才有了如此碎尸万段的惨烈!沙,在这里扎人。石头,在这里坑人。有时,在风暴的怂恿下,这里的沙石和沙石也互相厮杀。那么,还有谁敢迎着朔风在这里站成一棵树?
没有突兀,没有耸入云天的大山,一律都是坑坑洼洼,不高不矮的坎坷和不平。虽然没有至高无上的目标可供顶礼膜拜,没有突兀的陡峭可以再塑英雄阳刚的性格,但这戈壁的死寂里又似乎隐藏着一种十分权威的神性,它会让你惶恐,让你敬畏和臣服。性格总是毛焦火辣的,烦躁得很,粗糙得很,倔犟得很,倔犟得不懂得弯曲,不知道掩藏,到处都是破绽,到处都是伤口。
在这里,清风明月是什么价?
穷,一滩石头。
富,一滩石头。
石头像一群黑色的大鸟,天天在这里孵化苍凉和孤独!辽阔,比死亡还要辽阔!你说这里没有水么?在这里卧底的沙石,却随时都在兴风作浪。沙尘暴在这里冲冲撞撞,喊喊杀杀,狂浪得就像疯了的野兽。在这无人区,常常让人想起汉唐那些戍边的将士,常常让人想起彭加木。
一幅美丽的风景:那叫大漠孤烟直。
一种透明的忧伤:那叫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这里,绿色比金子还要珍贵。不要说芍药牡丹,就连沙漠神树胡杨,在这里也很难找到扎根的地方了。想要种活一棵树么?真比养活一个孩子更难!戈壁简简单单的一声咳嗽,也会喷出满天的浑黄,被死亡围困了的生命,自始至终都在想法突围。这真是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啊。很受伤,石头却流不出血来。喊疼,瀚海开不了那个口。灵魂在这里很纠结,力和意志被禁锢了很久,很久。孤独,那是幽闭在骨头里无奈和耻辱,一种抓挠不到的疼。
读戈壁,常常让人心生一种伤痕累累,困顿潦倒,英雄落寞的无奈和感动。
那么,那一群可爱的藏羚羊呢?要是藏羚羊天天都能够在这里卷起一场黄色风暴,那该多么美好啊!美丽的小蹄子,在戈壁上敲出那么美好的,让生命感动的音韵。那音韵是荒漠对爱情的呼唤,是戈壁生命的脉动和心跳!可那黄色的生命就像荒漠上的袅袅余音,总是那么如丝如缕,总是那么辽远………
等,等绿营大军全部惨败后,那些坚忍不拔的罗布麻、骆驼刺、沙枣花开始在这里重整旗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等戈壁迟到的春天。
可这儿的情景总是那样不如人意,总是那样牵动人心。没有河流的呐喊,天上的白云干涩得挤不出奶水,没有小轩窗,没有芭蕉美人,没有布谷鸟催春,没有发情的季节,三月的樱花不在这里发表桃色的小令,只有芨芨草在晚风中痛苦的颤栗。
嘿!羌笛何须怨杨柳?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了,不管你把戈壁描绘得如何,如何苍凉,戈壁如何,如何的成了极地和无人区,可这性格粗糙而狂放的大戈壁,月光却很美。我倒是真的被这儿深沉而博大的月光感动了。
那天晚上天气晴和,月白风清,我们一伙人在戈壁上围着一堆篝火吃自助烧烤。当时,我偶尔被戈壁滩上清幽的月光吸引了,便离开了众人,到远离篝火的地方找一块石头坐了下来,独自享受这戈壁宁静的月夜。
也许是戈壁的苦涩和荒凉给我的第一印象太深刻了,所以,当眼前的戈壁出现了如此姣好的月光时,让我大吃了一惊。因为这阴柔美和阳刚的混沌反差实在太大了。一切都出乎我的想象和意料之外,这戈壁滩上的月夜实在太美好了。此时此地,整个戈壁都洒满了洁白的月光,那月光皎洁晶莹,透明而又朦胧,这哪里是什么荒漠戈壁,这完全是一种美的境界,诗的氛围了。那银汁般的月光从天边倾泻过来,戈壁就像镀了一层银汁似的,圣洁而美丽,连那些丑陋的石头也都一个个的变成瑰丽的元宝了。遍地的砂砾,恣意的斑驳倾泻着清幽幽的月光,戈壁上吹来一阵惬意的风,心情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好和清爽。
在这戈壁滩上感受月光,它会给你一种独特的感受。戈壁的月光如霜似雪,有一种透彻心扉的冷,那种冷,是骨子里的。戈壁的月夜,显得特别的宁静,静寂得好像一切都凝固了似的,宁静得会让你有些害怕。戈壁的月光,不是山月入松金破碎的那种散金碎银,也不是朱自清荷塘里那一小块廋巴巴的月光,戈壁的月光大气得很,无边无际,广袤无垠,坦坦荡荡的给你一个天地合一的银色世界,一片波澜不惊的银色海洋。这戈壁的月光就是这样具有穿透力,它充斥一切,包容一切,融化一切,好像眼前一切的一切都化为月光了,西部众神在这里站成了月光。此时此地,除了月光,似乎什么都不存在了,连我自己也都完全融化到月光里去了似的。戈壁的月光,说不出来的清纯皎洁,这里的月光没有被古宫的琉璃瓦修饰过,没有被光怪陆离的树阴摇曳过,没有被纵横交错的田野阡陌分割过,那是一种从混沌和粗犷中沉明出来的圣洁和纯净的原初,是大戈壁毫无杂质的生命底色。
戈壁的月亮,也不是我老家乌蒙山的那样的月亮。乌蒙山的月亮是我大山母亲衣兜里的一块摩挲得透明了的碧玉,而戈壁的月亮却是天穹上一个聚光的镜头,那是大宇宙在作光明的直播。
戈壁的月光,浩瀚至极,瑰丽至极,是神祗的目光。
戈壁的月光,一个劲儿的白,铺天盖地的白,白得那样大气,白得那样豪放!我想,那月光该凝结着怎样的大悲苦、大孤独和大希望啊。白,雪一样的白,爱情一样的白,少女的贞操一样的白,灵魂一样的白,薄薄的,一种透明而浑然的禅意。戈壁的月光,那是沉寂千古的爱恨醇化后的结晶,是大戈壁缠绵悱恻的灵魂。至此,我似乎读到了戈壁最柔软、最抒情的部分,那是困苦冷却后的疼痛和伤心。
戈壁,一个迟早都要站起来的男人。
我想,除了在戈壁,你还能在哪里读到如此动人心魄的月光?真的,那夜我是真的被戈壁的月光打动了,融化了。这戈壁滩的月光,被苦难打磨过,被命运折磨过,被爱情纠缠过,被歌谣抚摸过,这样的月光贴在你的身上,就像有一种浩渺的精神附体了似的,你会觉得神清气爽,心灵一下子就通透了。读这样的月光,你会觉得“春江花月夜里那种月光实在是缠绵得有点书卷气,太小女子气了。在戈壁滩上读月光,我享受着人生的一种大寂寞和大孤独,身披一袭大自然的银袍,我完全融合到这戈壁浩瀚的月光中去了。真的,我从来没有这样兴奋过,痛快淋漓过,感恩过。
啊!戈壁的月光,大自然巍峨的魂魄,神祗的光芒。
坐在戈壁的一块石头上,我的心灵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冥想之中,许久,许久,才从那月光的神秘和朦胧的抚慰中回过神来。当我正要起身回到篝火边去的时候,却看见有两条沙蜥从石缝里爬了出来。我明白,在洞穴里忍受了一天酷热的煎熬,小生灵是趁着月光出来纳凉来了。我仔细端详,却见这两条沙蜥互相追逐,互相嬉戏,在沙地上作圆圈状的追逐和游戏。两条沙蜥,一雌,一雄;一阴,一阳,在这粗砂地上作圆圈状的互相追逐和旋转,这倒有点像那一图天人合一的太极了。见此情景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震:在这混沌荒凉的大戈壁上,有两条沙蜥,正在月光下演绎惊天动地的生命和爱情。
啊,戈壁滩上多么动人,多么美好的月光!
是啊,戈壁是神圣的。也许你会说戈壁是块不毛之地,可你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只没毛的母鸡,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下午三时,它就为中华民族抱(爆)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蛋(弹)。
穿过时光隧道,张骞从这里走过,玄奘从这里走过,
林则徐背负着壮志未酬饮恨终身的遗憾从这里走过,
一队队驮着丝绸的驼队从这里走过……
朔风卷战旗,驮着战争的马蹄也曾从这里疯狂的掠过,那是一页被大漠风翻黄了的历史。目睹戈壁那神性的光芒,读昨天前人在戈壁滩上留下的那一行行深深的脚印,我的心顿时热了,戈壁,其实并不荒凉。
(原载:《散文百家》2013年6期、《2013中国散文选》花城出版社)
鹰(散文诗)
翅膀下,蓝天太小。
划过太空,宛如一道黑色的闪电,一个欲爆而又未爆的惊雷。
删去了生活中的缠绵和柔弱,立在岩石上,一尊武士的雕像。腾空而起,生活中一个高亢的音符,蓝天上一首雄壮的诗。
以万里苍穹为自己的游戏场,谁有这样的胆魄呢?欢乐,在高空中与云霓相嬉。愤怒,用利喙撕碎岩石一样的阴云。把灵魂赤裸裸地袒露给世界,黑色的光明磊落,黑色勇猛的神明,真正意义上的“黑旋风”。
静,一块凝固了的岩石,一团黑色的惊魂。动,一只离弦的响箭,唰地一下把翅膀打开,天地间陡然就暗了,顿时刮来一阵强劲的罡风。早晨,用翅膀扇亮火红朝霞。晚上,用翅膀扇熄了燃烧的太阳。蓝天上一个博大的灵魂,被高山之巅托起来的一个崇高的品格,人性中最具硬度的骨骸!把威严凝聚在明亮而锐利的眼睛里,一切邪恶都会为之颤栗!一双钢铁的翅膀,能切碎风暴……
夜里,栖息在险峻的岩石上。这并非是离群和孤傲,而只有这样钢铁一样坚固的立体,才能枕住它沉重的梦!
巡视大海翻滚的狂涛,和太阳一起升沉。
(原载:淡墨《大峡谷之恋》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special/1265.gif)
![](http://sina.allyes.com/main/adfclick?db=sina&bid=204720,470173,475454&cid=0,0,0&sid=474001&advid=358&camid=37389&show=ignore&url=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t=0)